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告 > 标准信息 > 标准解读

《中医四诊操作规范》系列国家标准解读

发布时间:2022-09-30 来源:国家标准委 浏览次数:212

  一、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

 

  GB/T 40665.1—2021《中医四诊操作规范 第1部分:望诊》

 

  GB/T 40665.2—2021《中医四诊操作规范 第2部分:闻诊》

 

  GB/T 40665.3—2021《中医四诊操作规范 第3部分:问诊》

 

  GB/T 40665.4—2021《中医四诊操作规范 第4部分:切诊》

 

  二、标准制定背景

 

  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种(合称“四诊”),是在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在中医临床信息的收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望诊是通过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排出物、小儿食指络脉等的异常变化的方法。闻诊是指医生通过自身听觉或嗅觉,了解患者的异常声音、语言及异常气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问诊是指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切诊是医生用手指或手掌对患者的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了解病情,诊察疾病的方法。因此对“四诊”操作程序及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中医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和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学、医疗、科研、管理及对外交流的需要。

 

  三、标准主要内容

 

  GB/T 40665.1—2021《中医四诊操作规范 第1部分:望诊》规定了中医“四诊”中望诊的术语和定义、基本操作程序和操作内容。适用于教学、临床、科学研究、医政管理、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界定了主要术语“望诊”及“症”、“症状”、“体征”的含义。规定了望诊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操作内容。中医望诊的一些内容虽然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但临床实际中的实施、操作过程,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导。因此,本规范是在参考了当代对中医望诊最新认识的基础上,对长期实践中应用的望诊操作程序及方法的归纳与凝练,并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结合最新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得到不断的修订、补充及细化。

 

  GB/T 40665.2—2021《中医四诊操作规范 第2部分:闻诊》规定了中医“四诊”中闻诊的基本要求、闻诊内容等。本文件适用于中医药领域教学、临床、科学研究、医政管理、信息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在“闻诊基本要求”部分,首先规定了闻诊操作环境的基本要求、闻诊具体操作的注意事项。闻诊操作注意事项规定了诊室环境、实施者自身状态、保护隐私三个方面应注意的内容,并作为规范性附录,放在本文的附录A部分。

 

  GB/T 40665.3—2021《中医四诊操作规范 第3部分:问诊》规定了中医“四诊”中问诊的基本要求、问诊内容、常见症等。本文件适用于中医药领域教学、临床、科学研究、医政管理、信息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基本要求中规定了问诊操作环境的基本要求、问诊具体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规定了对初诊与复诊、急性或危重疾病及慢性疾病患者的询问程序与方法。在问诊内容中规定了临床中应该询问患者的基本内容及具体询问内容、程序与方法。在常见症中将中医临床可能出现的常见症归纳为寒热相关症,汗出相关症,疼痛相关症,头、身、胸、腹不适相关症,饮食与口味相关症,大小便相关症,情绪相关症,睡眠相关症,妇科疾病相关症,男科疾病相关症,以及小儿相关症11大类,分别规定了各自具体的询问内容、程序、方法及具体的症状归属。

 

  GB/T 40665.4—2021《中医四诊操作规范 第4部分:切诊》规定了中医“四诊”中切诊范围、术语和定义、基本操作程序和操作内容等。适用于中医药领域教学、临床、科学研究、医政管理、信息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标准中把切诊分为脉诊和按诊两个部分,分别对脉诊的基本要求、诊脉内容、诊脉方法、诊脉诊察、按诊基本要求、按诊内容、按诊方法等要素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并在标准中规定了切诊操作注意事项和医生提示患者注意事项。

 

  四、标准实施意义

 

  《中医四诊操作规范》系列标准可作为中医临床和科学研究中规范化“四诊”的参考,使主观性较强的中医“四诊”有标准可依,从而提高中医“四诊”水平,为中医诊疗和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四诊”依据;可作为中医教学中“四诊”技能实训的依据,强化中医“四诊”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可作为中医计算机辅助诊疗、管理系统研发中“四诊”系统设计的依据,促进中医诊断的标准化、智能化发展。

 

  《中医四诊操作规范》系列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医药国家标准体系,促进中医医疗和健康管理、卫生统计、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还将在促使中医临床回归学术本原,坚守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等方面产生积极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以及对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及信息出版、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视频|标准云课-第一百三十三讲 GB/T 17166-201...

下一篇:视频|标准云课-第一百三十四讲 GB/T 33443-201...

平台介绍

使用指南

搜索标准

易友科技